以“劲”提力,砥砺奋进谱新篇
奋斗中送走岁月,无声处凝聚力量。2024-2025学年,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提升办学层次中心工作,以坚定的信念破浪前行,以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以“劲”提力,谱写了一曲艺术教育的奋进之歌。
一、以雕琢之恒劲,努力夯实艺术校园基石
(一)开展校园文化展演,丰富立德树人之韵
持续推进艺术校园建设工作,举办多场不同类型的展演活动。举办淄博师专2024年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举办2025年淄博师专心理情景剧校赛;举办“聚力2025”元旦晚会,在山东教育新闻报道。举办里特米勒奖学金专场音乐会1场,青年教师独唱独奏音乐会3场,合唱音乐会3场,舞蹈教学成果汇报3场,重奏及交响管乐团音乐会2场,声乐、合唱指挥大师课3场。常态举办“新彩”“中国古代书画”“油画头像”等专题汇报作品展10余场。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推出读书活动月主题剪纸创意大赛、橡皮章藏书票文创制作等全校活动。
(二)提升改造实训场所,夯实教学科研之基
在学校文化教育中心建设王一君技能大师工作室、红娃文创工作室等2个大师工作室;在北校区东实训楼新建艺术教育中心、文旅康养发展中心等两大实验中心;新建奂山论坛报告厅1处,可容纳800人,演播大厅内配升降舞台、LED大屏及灯光、音响设备,为学校美育工作奠定办学坚实基础。学校多次召开实验室建设会议,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实验实训模块,合理设计实训室内装内配;在校外增建8个小学教育实践基地,9个陶瓷类实践基地,2个文保类实践基地,2个校外写生基地,为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美术素养夯实教学条件之基石。
(三)创新赋能文化建设,厚植人才培养沃土
依据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文化理念革新、空间功能重构及技术手段升级,结合艺术学科特色提炼文化符号,赋予实验室育人新动能。如艺术教育中心的非遗研习模块,通过墙面文化建设、实验室内部作品展示、环境营造等,结合文创产品开发等实验性课程,以文化浸润替代单向灌输,构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双轮驱动模式,使实验室文化从“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场域”,既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格,实现实验室深层次的价值引领。
二、以塑造之韧劲,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内培发力,提升专任教师队伍水平
本学年引进音乐学专业博士1人,4人取得艺术学专业博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听课、评课检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帮助新入职教师与骨干教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成7对“青蓝”师徒,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外引助力,提升兼任教师队伍水平
本学年外聘“全国模范教师”浙江音乐学院阎宝林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孔新苗等作为兼任教师,构建多元化、高素质的兼任教师队伍。共有文保、陶瓷行业专家、小学一线教师等艺术类教师7人为学生授课并指导从业技能实践,帮助学生在讲课比赛、技能比赛中提升专业能力素养。
三、以刻画之钻劲,奋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一)钻心教研,提升教学改革水平
本学年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8项。1项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验收。发表期刊论文10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2篇,出版著作3部。新立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8项。音乐类专业“三级进阶·五维评价”美育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荣获山东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一等奖。
(二)潜心创作,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专业比赛中获奖42项。孙法震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是本届淄博市唯一陶艺展区入选者。李文瑜获山东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王爱芳获“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称号。赵红云在第二届沿黄九省原创儿童图画书素材创意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在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中8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四、以写真之实劲,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赛促教,学生实力获提升
本学年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71项。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表演艺术赛道(高职组)中获银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十二届、十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在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师生分别在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两个大类14个组别中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项,共计获奖30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在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陶瓷专业学生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3件作品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学生全能组(专科)获一等奖4项,专科学生单项组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活动中获合唱甲组一等奖1项、乙组一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优秀指挥奖、优秀伴奏奖等3项。在第十六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声乐、器乐表演赛项一等奖1项,指导教师奖2项。
(二)以美润德,教育情怀得增进
强化品德教育,融合美育实践,开展主题团课、团日活动,培养学生崇德有为的教育情怀。依托专业优势面向全校和系部学生开展“执笔颂英雄,凝聚爱国情”等主题活动30余项;开展“春‘锋’送暖,美润心田”等学生志愿服务活动7次。4支学生团队入选国家级宣讲团——2024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和“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绘梦启航”乡村振兴实践团被共青团山东省委评为2024年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1名学生获省级优秀学生,1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美术系团委获评淄博市“百佳青春团队”。“手之韵”剪纸社团、书法学社、尚泥陶艺社等3个社团获评淄博市“百佳高校学生社团”。获评2024年淄博市“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三等奖。
(三)就业引航,职业能力博发展
开展就业引航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传授专升本备考经验,贯彻学校访企拓岗工作决策部署,联系山东省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桢寅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驻淄单位13家,为学生开拓实践和就业的宝贵机会。
五、以行笔之稳劲,合力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一)校际联动,传承剪纸文化
举办第七届剪纸活动周品牌活动,本届“剪梦共绘,携手传承”剪纸活动周首次与淄博市民协联合主办,邀请周边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共同开展校际联创,举办作品展览、研讨会、讲座、剪纸作品大赛等数场活动,传承剪纸艺术,增进文化交流。
(二)发挥特长,普及社会美育
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赴淄川区特教中心进行志愿服务4次,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选送30件(套)优秀作品参加2024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展示陶瓷之美。先后承担1600人左右的研学任务,教师在淄博古陶瓷馆、艺术馆授课64次、陶艺授课16次。先后接待中国剪纸采访团、淄博市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观考察等20余次。
(三)名师引领,推动文化创新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尹玉箫在由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美育浸润千校联盟成立暨数智时代的艺术教育高峰论坛”中担任第五论坛“音乐+学科融合的美育实践”评议人及主讲人,分享淄博师专美育工作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成果。王继红当选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会长,作为全国艺术剪纸高研班讲师,通过讲座普及剪纸艺术。在蒲松龄纪念馆举办“剪纸中的聊斋”王继红剪纸作品展。在2024年文化遗产日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服饰云肩,被搜狐视频、荔枝起跑线、荔枝新闻等媒体报道。“王继红-剪纸传承人的别样情怀”登陆淄博电视台新视窗栏目。赵红云带领“红娃工作室”与鲁泰合作开发“年”主题画布产品;编辑《大风大风真厉害》等5册绘本即将出版。与山东大学合作系列动画短视频《黄河大合唱》。刘慧龙为淄博市书法界协会第二届书法研修班授课,广泛培育社会书法人才。孙法震、石瑞斋分别当选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副秘书长,提升学校在陶瓷行业的影响力。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