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本情况 
 公开目录 
 组织人事 
 纪检监察 
 发展规划 
 教育教学 
 科研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 
 交流合作 
 后勤服务 
 宣传工作 
 
  公开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规章制度>>正文
教学管理规定
2017-01-11 09:43  

一、总则

1.为了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规定。

2.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

3.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努力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

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1.健全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学校党委要把教学工作列入主要议程,定期研究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主要政策措施等。学校行政办公会要及时了解教学动态,研究决定教学中重大问题,统筹安排教学基本建设。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沟通教学信息,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2.建立教学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由各学科专家学者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在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改革、科研、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教学计划、专业发展等问题。

3.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学校应健全机构配置,配备得力人员,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教务处主要工作:全校日常教学管理,各种专项教学管理,考务,实验建设与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与管理,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草拟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等。

4.院系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院系主任全面负责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和实践工作,对教学质量全面负责。院系设教务科,处理日常教学的具体工作。

5.教研室是院系按专业或课程设置设立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学校应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选配好教研室主任,为教研室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交流、考察和研究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三、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应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申报、开设新的专业。注意优化专业结构,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1.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既要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并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

3.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规则: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原则。

4.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修业年限;

(4)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类型、学时或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5)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6)必要的说明。

5.制订教学计划的程序:教务处提出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由院系拟订教学计划草案;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校长审核签发执行。

6.教学计划的实施

(1)教务处编制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安排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安排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

(2)院系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

(3)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报批后执行。

(4)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各院系准备情况。

四、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教学大纲是落实教学计划的基本文件。

1.制订教学大纲基本原则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名称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而有所区别;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2)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2.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考核内容与方法、创新与特点、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教材与参考书等部分。

3.教学大纲由院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院系、校教学委员会批准施行。

4.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教资料。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鼓励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声像视听教材等,鼓励教师使用声像视听教材。各类教材的选用,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在征求任课教师、教研室意见的基础上,各院系报教务处,由教务处教材科统一购置。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教学。

5.期末对教师教学评估和期末考试试题拟定,都要以教学大纲为准。

五、教学过程管理

1.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教学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共同任务,要把教学管理列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课题攻关。

2.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健全各种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制订教学工作各项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并认真组织检查评估。

3.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实施性学期授课计划、课表、考表。教务处负责电子课表编排和跨院系公共课、实践课的协调。各院系在教务处排表的基础上,排出自己的课表,并报教务处。课表变更的,也应及时报批。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时间,确需占用教学时间搞活动者,要经分管教学的校长同意,报校长批准。如遇学校会议或活动占用上课时间,涉及到有课的人员,保证先上课。

4.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

(1)认真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试讲不合格者,不能上台讲课。理论课教师最低要求具有本科学历。

(2)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对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学名师,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并给予奖励。

(3)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建立听课制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也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加强教学工作督导制。成立教学督导室,选聘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工作督导组织。由其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督导,及时提供质量信息。

6.组织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教学工作评估一般包括校院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与日常教学管理与建设相结合,以教学为重点,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教学评估工作要和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教学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评聘和报酬挂钩。对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

7.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院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由教务处组织,每学期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检查。

8.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要严格依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好实验。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要严把毕业论文、毕业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审核关,避免走过场。

9.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尽快建立健全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要精心安排考试工作,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对考试作弊者,要严肃处理。试题份量要适度,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阅卷完毕要认真写出试卷分析。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工作。

10.健全学生档案,加强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核对学生的入学资格、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在校学习情况及学籍异动、考试、考核成绩、毕业资格的检查等。要健全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建全学籍档案。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成绩册、毕业资格审查材料。

11.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功能。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教学文件及规定;

(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

(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等;

(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安排。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

(5)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

(6)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

(7)教学工作评估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专人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手段应逐步实现现代化。将档案管理作为处、院系管理工作的重要考评内容之一。

1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行例会制度,及时构建教学信息,掌握教学过程,总结、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3.教研室要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初期组织检查和测评教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开展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

各院系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例会,教研室会议每月至少一次,及时传达教学信息,掌握教学过程状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除不定期的专题研究会外,召开院系主任教学工作例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4.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5.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教学管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专业建设。要科学规划学校的专业结构体系。要更新传统专业,适度发展新兴专业、交叉边缘专业;发挥学校优势,办出特色。要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专业设置要依据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2.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要进行理论研究,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要制定建设规划,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要以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重视系列课程建设,改革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3.教材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视听教材建设的规划工作。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它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时,要注重质量。要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要做好教材质量评估和优秀教材评奖,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做好教材的预订、发行管理工作,要制定预订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要求,开拓教材发行渠道,改革供应办法,方便学生、教师购书,防止教材的积压、浪费。

4.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每年拔专款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与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有限资金,保证教学急需,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5.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系列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要依据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目的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同时,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6.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共建、共管、合作、双赢”的原则,推进与企业/小学/幼儿园的合作,做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校企(校/园)合作模式,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或跟岗)实习,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7.图书馆和阅览室建设。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每年要拔专款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增购专业急需图书、报刊。要提高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做好教室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借览率。要规范图书定购程序,明确图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为师生学习服务。

8.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数字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不断加强校园数字化建设,配备专人搞好校园数字化建设与维护,为教学服务,为师生学习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1)学校要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打造老中青搭配合理的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2)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人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以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2.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制定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应作为教师聘任、晋职和提级的依据。

3.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4.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基础教育和社会实践,鼓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

5.学校应制订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6.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促成良好的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2016年12月29日

关闭窗口

管理维护: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唐骏欧铃路99号    电话:0533-3821000  邮编:25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