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淄 博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2024年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实施党建引领、五育并举、人才驱动、发展共享和服务社会,学校全面动员、上下齐心、踔厉奋发,聚焦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集体冲刺、有序冲刺、全力冲刺,凝心聚力实现学校2024年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全力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学校凤凰涅槃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确保全校上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并落实年度党建工作要点。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建立实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公示制度。坚持季度基层党建工作检查。
2.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制定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及学习配档表。创新形式落实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组织师生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宪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提升“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成效。
3.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召开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开展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年度自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加强保密宣传教育。申报省第三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4.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完善院系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设置。每季度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召开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打造“一支部一品牌”项目。开展“坚强堡垒 红烛先锋”创建活动。开展“智慧党建达标创建”活动。开展“四亮”活动。落实“双报到”制度。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
5.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召开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做好高质量发展督导工作。完善政治监督活页。继续开展内部巡察和巡察整改“回头看”。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责述廉工作。开展二级单位重点岗位负责人述责述廉工作。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督查。组织《廉相晏婴》系列动漫作品发布暨研讨会。开展好审计监督工作。
6.持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设消防安防一体化智慧指挥中心。设立调解室、办事窗口等服务功能区。配齐配强安保人员。组建安全管理专家队伍。规划完善校园交通。强化应急管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第三届消防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无诈校园”建设。
7.统筹抓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同心圆”活动。召开共青团工作述职评议会。召开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实践活动。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淄博高校“青年之家”样板。召开四届二次教代会、工代会。建设“职工之家”。探索“智慧工会”建设。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提升离退休干部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全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强国战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8.以“一号工程”全面领航高质量发展。制定并严格执行学校《2024年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实施完善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确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和实施细则,建立四项调度对接和工作奖惩机制,建立任务无死角、责任全覆盖、监督全过程的工作落实责任机制,强化系统思维,加强沟通对接,一体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
9.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群和文旅康养专业群年度建设目标。完善新获批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并实现顺利招生。完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相关专业的论证申报材料,制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学院—系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训体系。稳妥推进1+X证书项目。
10.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做好《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推进校省国家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完成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考核,启动第三批改革项目。组建教学改革项目培育团队,立项建设15门校级,争取不少于4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组织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
11.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新建实训室9个。完成华为ICT学院、无机质文物修复与保护实训室、文旅康养专业群实训室建设。完善6大实训中心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推进实验实训室整体文化建设。出台实验实训室系统化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
12.着力提升科研质量和水平。加强对现有省级、市级、校级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基础教育创新研究院。做好立项校城融合项目验收。建设10个特色科研团队。建立高层次项目申报培育机制。培育10个高质量申报项目。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合作推动横向合作研究。加强专题及特色研究。推出30-50项高质量科研成果参与科研成果奖评选。开展科技、社科特色主题活动。
13.高标准承办参与师生大赛。争取承办省2024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幼儿教育技能”教师赛和学生赛。做好承办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音乐、体育、美术学科)预决赛工作。争取承办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完成全国和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青教赛等参赛工作。完成市第五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赛事的承办组织和参赛工作。承接省春季高考学前教育类技能测试。
14.实现师生大赛获奖层次和数量新突破。力争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再获佳绩,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赛取得新成绩,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赛和省赛获得新突破,创新创业竞赛、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等赛事收获新硕果。确保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学生数再创新高。
三、全力实施五育并举,打造“新师范”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5.巩固提高生源质量。做好2024年招生计划编报、申报工作。科学分配分专业各省招生计划。有效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做好滨州市委托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工作。推进与地方中职的长学制办学、“3+2”培养工作。
16.持续推动思政教育。建设大思政一体化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工作体系。高质量通过验收省级示范思政部建设验收。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思政“金课”。坚持升国旗等集体思政育人活动。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强化校风学风建设。举办“社团文化巡礼”活动。
17.多元化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创新体育课程教学,设立体育育人项目“超市”,营造良好体育育人环境。组织好春季运动会和体育健身活动月。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加强心理危机医校协同和家校协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心理中心师资建设。完善心理中心文化空间。开展第十四届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
18.积极推进美育和劳动教育。开展“名师进校园”活动。开发各类文创产品。举办第七届剪纸活动周。加快政校行企人才联合培育模式。发挥陶瓷设计制作公共实训基地作用。开展艺术校园建设系列展演活动。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合唱节。规范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探索基于素养取向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19.不断提升学生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一站式”社区服务。开发学生证补办程序。推进“助航计划”、“阳光计划”。规划系列项目化资助育人活动。实施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项目提升工程。拓展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设立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政策咨询及业务办理公开专岗。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
20.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月。组织线上线下就业双选会。完成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相关工作。做好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年度考核工作。
21.探索实施创新创业工作。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做好课程教师的遴选和培训。做好赛事管理与培育。做好课题和训练计划管理。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做好孵化团队入驻及管理。构建产教融合合作机制和体系。
四、全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师资建设,切实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和水平
22.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常态化学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纳入岗前培训。打造一批师德“名片”。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开展师德师风年度系列建设活动。
23.持续提高人才引育质量。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招聘用人计划。结合学科建设需要精准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学历高水平领军人才。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优化职称评审制度。组织参加国培、省培项目。
24.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选派优秀教师访学研修、在职读博。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双师锻炼”。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选派第二批骨干教师赴首师大跟岗锻炼。遴选校内培训师和培训项目。启动“青教坊”项目。深化名师建设工程。推进高水平教师团队与成果建设。
25.高质量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组织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活动。优化辅导员高质量工作成果遴选和推荐程序。组织校级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大赛。开展第二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评选。
26.持续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制度建设。完善干部培训体系。完善干部日常研判和考察机制。选派年轻干部参加挂职锻炼。开展内设机构职责范围修订。
五、全力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和保障服务水平
27.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将国内一流的建筑与景观设计落实到学校项目具体实际。按照图书馆争创鲁班奖、教学楼争创泰山杯质量目标进行施工与细节管控。强化智慧校园设计。落实绿建二星标准。建设地源热泵能源供应系统。保证图书馆、东教学楼建设进度。积极推进西教学楼、食堂、1号学生公寓项目建设。推进专项债、中央预算资金的申请。
28.打造校园文化展示新空间。高标准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复评。对学校楼宇标识、道路导视、实训室建设等进行文化提升。推动完成校园文化展馆改造提升,建好新校史馆和专家工作室。修订完善文化展馆管理制度。建设完成校园文化项目(二期)。
29.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高质量完成省智慧教育示范校验收。规划完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期项目全光网和机房建设、学校数据管控展示中心建设。推进各场所信息化设施设备及管理平台建设。优化网络服务大厅应用。推进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推进智慧校园“1+1+1+N”模式建设和数据治理工作。
30.完成新图书馆搬迁并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高标准完成新图书馆内装工作,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图书馆整体布局,丰富阅览、自习、休息、学术交流功能配置,顺利实现图书馆搬迁,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科学、高效的阅读和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创新开展读书月。优化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提升优质专业类图书占比。注重数字资源和纸质文献的协调平衡发展。建设新一代智慧管理平台,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图书馆,探索书香校园与书香城市建设融合。
31.实施校园环境建设提升改造。实施艺术琴房、室外篮球场等场所提升改造项目。实施7个绿化节点提升改造。实施绿化养管精细化管理。加强中水站托管质量管理。探索光伏光热应用。加强餐饮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大宗食材统一采购制度。规范学生餐厅线上订餐、外卖配送服务。举办地方美食和节日传统美食等推介品尝活动。探索食堂自营模式。推行后勤管理服务社会化。探索利用BOT模式解决学生公寓直饮水问题。探索引进校园共享单车。
32.提升财务服务保障能力。坚持过紧日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好相关政策做好专项资金争取。提高办学经费自给能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科学安排校内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项目库建设质量。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开展财务基础知识普及活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启用项目库、预算绩效、电子票据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33.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做好新增资产管理工作。探索实施资产公物仓管理机制。建立资产共享信息平台。按规定进行资产租赁。探索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考评机制。落实资产管理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做好资产清查及资产报废处置。及时办理相关建筑不动产权证书。抓实招标采购项目。
34.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发挥医联体作用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全程医疗服务链。与市医保中心联合设立快捷通道。畅通门诊统筹、门诊共济、慢性病报销流程。争创淄博师专急救教育培训基地。设立疫苗接种点。发挥医保工作站作用。实施大学生急救教育行动计划。力争完成全校师生急救培训项目。
六、全力拓展服务社会新领域,诠释产教融合服务发展作用和价值
35.深化文旅产教融合。完成省高等学校智慧旅游与康养数字新技术研发中心阶段建设任务。完成市级“四个一批”专业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项工作。对接省精品旅游、医养健康十强产业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现代学徒制、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建设校内文旅和康养教师团队。建设1处高水平区域文旅融合中心、康养实践中心、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36.强化与地方战略合作能力。加强与蒲松龄纪念馆等单位的合作研究。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文创产品及网络文化成果10项左右。发挥省市研学营地、新技术研发中心、聊斋文化研究中心、淄博工业科技研学科普工作室等服务功能。落实与淄川区战略合作。打造聊斋文旅品牌。
37.提高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力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恢复招生。依托学校自考管理平台,探索实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种辅导形式。拓展招生渠道,扩大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院在站生规模。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学生专升本及证书类培训项目。争取实现与在线培训平台合作,探索同步与异步培训模式。
38.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中心对外交流服务作用。依托学术交流中心主阵地构建集“吃、住、研、学、赛”五位一体综合培训体系。释放省级教师教育建设基地、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淄川区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构建新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三名”师资培训项目机制,力争2024年省培训项目中标。发挥非师专业特色,深度挖掘专业特色,打造创新创业、文旅研学、养老服务、幼儿托育等专业培训。加强与企业和各级协会联系,争取跨行业开展各类行业培训项目。
3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韩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拓展中英、中韩、中俄、中德合作办学项目。鼓励师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落实全球青年伙伴计划。适时推动因公出访团组出访项目申报、证照办理、任务执行等相关工作。
40.持续提升附属学校引领力。对标首都师大附属学校、上海师大附属学校、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等国内优秀基础教育品牌,坚持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建构托、幼、小、初一贯制现代化办学样本,打造高质量紧密型品牌实验教育集团。抓住集团化办学、拓展幼教托育等历史机遇,附属教育集团建设和拓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与师专事业发展亲密融合、同频共振,不断扩大区域办学吸引力、影响力和引领力,努力在全市同类学校中走在前列、争做示范,做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排头兵。